3D打印技术指的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,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,利用激光束、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金属粉末、陶瓷粉末、塑料、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,最终叠加成型,制造出实体产品。
目前,全球3D打印技术还在发展阶段,各国都在争先发展该项技术,力图占领产业制高点。对应地,我国政府对于3D打印技术的支持,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,当时对3D打印技术大概投资了两三千万元,随后在3D打印技术上的投入逐渐减少,直到2012年才又重视起来。近几年来,我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3D打印产业的发展。
3D打印产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,发展初期和成熟期。在不同的阶段,3D打印的产业链也有着很大的不同。
具体来说,在发展初期,即3D打印技术应用推广的起步阶段,无疑市场将会给3D打印服务提供企业较快地带来收益。因为在应用推广初期,本质上是一个创造市场的过程。3D打印产业下游企业出于风险的考虑,不会贸然采购打印设备来改变已有的制造流程。因此,需要3D打印服务提供企业给予直接的材料制造服务外,还需要CAD模型辅助设计服务等配套增值业务,从而让下游企业逐渐将生产工艺进行改造,并顺利地渡过转型期,同时切实地感受到3D打印技术给生产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增加。
从长期来看,3D打印产业进入成熟期后,整条产业链的分工会更加合理、专业、精细化,专业材料供应商和专业3D打印技术服务企业会出现,产品模型设计服务会独立地呈现或向下游企业转移。同时还会出现为3D打印产业提供后续支持服务的第三方检测检验、金融、电子商务、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平台。,
目前,我国3D打印产业链中游存在的主要企业提供包括材料供应、设备制造和打印服务在内的整合服务。随着技术的发展,产业链的各环节会产生专业化的分离,比如演化出专业的材料供应商、设备制造商和打印服务商等。而且,我国3D打印产业链上下游还处于发展、探索阶段。一方面,3D打印产业链上游还处于发展阶段。虽然塑料、尼龙、部分金属等可以作为打印介质,但是打印介质的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;再者,3D打印技术还不是十分的成熟。另一方面,3D打印产业链下游还不是十分明确。目前3D打印已经应用到汽车、航空、医学等领域,但范围还是有限。如何扩大3D打印在日常生活的应用领域,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。